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游客少知名度低 但這裡是真正奇觀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石窟作為一種外來的建築類型,本身是中外文化交融的典型物證,而處於中國石窟地圖中間點上的麥積山,更是淋漓地體現了文化交融的特質


麥積山石窟是一道視覺奇觀。從遠處看,麥積山石窟奇特的視覺體驗,有近似於樂山大佛的沖擊力。

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天水東南30公裡的麥積鎮上。驅車進入秦嶺西端的小隴山,在山道上行駛十多公裡後,遠遠望出去,茫茫綠色林海之中,一座土黃的孤峰突起。麥積山就像被放在大地上的一塊土坯,匠人們在土坯上精雕細琢,雕成了一塊三面玲瓏、布滿機巧的精致雕塑。




位於甘肅天水市的麥積山石窟。圖/視覺中國

在“中國四大石窟”中,麥積山是知名度最小的一個,論游客數量,甚至排不進前四位。這也與其地理位置的偏僻有關。麥積山遠離大城市,位於秦嶺最西端的崇山峻嶺之間,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,不曾被注意,至今也很少被列為專程的旅游目的地。

然而,麥積山石窟的遺存體量、歷史信息以及給予參觀者的震撼效果,卻絲毫不輸於其他更為知名的石窟。麥積山石窟作為中國最早的皇家石窟,歷經後秦、北魏、西魏、北周、隋唐、五代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十余個王朝1600多年的營建,現存221個窟龕,壁畫約1000平方米,造像3938件、10632身,大大多於敦煌2400多身彩塑。


石窟作為一種外來的建築類型,本身是中外文化交融的典型物證,而處於中國石窟地圖中間點上的麥積山,更是淋漓地體現了文化交融的特質,它與八方石窟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。這座藏身山中的石窟群,記錄了一千多年不間斷的佛像建造史,從早期的中亞風格到南北朝的秀骨清像,從隋唐的豐腴拙重到宋代的秀麗嫵媚,都並排陳列在山崖之上,由此賦予其無法替代的豐富與多元。

十字路口


從西安到天水,直線距離約300公裡,如今駕車4個小時可以抵達。在北朝和隋唐時期,這是毗鄰首都長安的便利地帶。從長安、漢中或隴南前往河西走廊,秦州(天水古稱)都是必經之地,而麥積山恰恰處於咽喉要道。2014年,麥積山石窟被列入世界遺產,正是作為“絲綢之路——長安至天山廊道的路網”項目的組成部分。

公元 3~4 世紀,佛教沿絲綢之路經過河西走廊傳入中原內地,長安、洛陽、成都、建康(今南京)等地是佛教文化傳播中心。毗鄰長安的秦州,也成為佛教最早傳入內地的地區之一。作為秦州境內奇特的丹霞景觀地區,早在東漢時,麥積山就已經引起人們注意,成為消暑納涼、尋幽問道的目的地。最遲在5世紀,麥積山修行的禪僧已達百人之多。



左圖:麥積山石窟第121窟,前壁右的《菩薩與弟子》彩塑,以“竊竊私語”聞名。右圖:麥積山石窟第44窟,正壁的主佛,有“東方的微笑”之稱。供圖/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
覺得新聞不錯,請點個贊吧     無評論不新聞,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
上一頁12345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0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.0015 秒